凯发k8一触即发具有多年水利信息化服务经验,在防汛抗旱、水资源管理方面具有成熟的解决方案,并面向水利全业务为客户提供水利云平台综合解决方案。
“十二五”时期,在党中央“促进新型工 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”要求的指引下, 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,水利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,“以水利信 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”成为共识并全面落实,水利信息化综合 体系更趋完善,水利信息化作用日益显著,在促进和带动传统 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、服务和支撑水利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也是水利工作全面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、有效破解新老水问题、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、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重 要时期,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标志, 必须加强立体化监测、精准化管理、规范化监督、智能化决策 和便捷化服务能力建设,以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为先导, 以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,以水利业务应用推进为重点,以 水利网络安全为保障,以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为基础,进一步 完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,推进水利信息化全面渗透、深度融 合、加速创新、转型发展,推动“数字水利”向“智慧水利” 转变,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一、水资源管理
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主要是在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上,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,以水资源的水源、取水、用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水资源信息监测为基础设施,利用水利骨干网、政府电子政务网、Internet公网,构建水资源管理业务办公网络和信息实时监测网络,建设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、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、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、水资源应急管理系统、水资源门户系统,形成水资源管理与监理信息资源中心,重点监测辖区内水源、取水、用水以及河流市县际控制断面、地下水等信息,建立水资源宏观调控和水资源调配体系,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动态进行有效监控,及时了解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,科学调控和优化配置,改善管理手段、提高管理能力,为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、高效利用、优化配置、科学管理、全面节约、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,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、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,以“用水总量控制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、用水效率控制”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提供信息服务和业务管理技术支持,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提供技术支撑。
二、防汛抗旱
防汛抗旱云平台采用“大平台+微应用”的设计思路,实现一库一图一平台的总体目标。实现大流量、高并发、高响应、高实时需求所带来的计算、存储、扩容、负载均衡、高安全、高可用等问题。“微应用”将当前先进的系统架构理念和大数据平台相结合,在防汛抗旱微应用中心、用户中心等框架下,突破传统大而全的业务开发模式、大胆创新在满足各种防汛抗旱应用功能对接的同时,还可快速搭建各类核心小系统,开发出个性化的微应用,满足防汛及时反应、快速决策和移动防汛的新诉求。
一库:采用基于Hadoop架构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,建设成省、市、县三级统一标准防的汛抗旱数据库。通过一库(统一标准的数据库)建设,一是解决现在数据标准不统一,不能全局使用的问题;二是根本上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;三是通过分布式存储,实现省、市、县互为备份,可以很好的解决省、县数据双向同步的问题。省级用户可以实时了解县级监测预警的情况,一旦发生事故,省防办可以全面掌控全省情况,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应急方案。
一图:建设全省统一的水利地理信息系统。通过一张图(省水利地理信息)的建设,一是解决地理信息更新的问题,尤其是现在建设速度快,当发生山洪灾害时,可以更准确的了解信息。二是减少重复投资,实现软件复用,同理数据库、报表工具等都可以全省只购买一套,减少重复投资,更加关注业务应用建设。三是通过防汛一张图的建设,使防汛更加直观,为省级领导或非水利专业人员在应急会商时能更快速、更专业、更准确的制定应急方案。
一平台:建设全省统一的大数据平台。按照“大平台+微应用”的建设思路。一是解决数据安全且高效使用的问题,随着水利普查和山洪调查的开展,省水利厅积累了海量数据,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不管从性能上还是安全上,都无法满足需求,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;二是解决传统信息化建设中的“信息孤岛” “信息烟筒”的问题,通过统一的平台建设,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;三通过大数据建设产生的“化学效应”,更好的服务防汛抗旱,促进服务型政府的转型。
“一库一图一平台”的建设,紧扣政府和用户实际需求这一主线,形成了基于海量信息、智能整合和智慧协同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和管理架构,全面地提升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,实现“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业务联动、决策协同”目标。
1、协助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“三条红线”考核的技术支撑框架体系建立各市界主要断面、重要取水户和重要水功能区三大监控体系和省、市、县三级平台和业务应用软件系统,初步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“三条红线”考核提供技术支撑。
2、能够部分实现水资源定量化、精细化管理。通过三类监测体系、三级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,部分实现水量分配、水资源调度、水资源论证、取水许可、用水计划、节约用水、水功能区与水源地保护等水资源配置、节约、保护的定量化、精细化管理。
3、可在三级通用平台定制的基础上,开发取水许可、水资源论证、计划用水、节约用水、入河排污口设置等水资源管理业务子系统的定制开发,实现省、市、县三级的水资源管理业务在线处理,实现上级对下级水资源管理业务的动态监管,实现省、市、县三级水资源量、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以及水源地、水功能区、地下水超采区、供水工程等基本信息服务,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。
4、初步建立完整体系的水资源数据库。通过三类监测体系、水资源数据库系统、三级水资源管理业务系统的建设与运行,形成实时监测、业务管理、基础信息、空间数据和多媒体,初步建立完整体系的水资源数据库和三级水资源信息发布平台。
5、将目前所有项目县县级山洪预警平台整合至省级中心集中部署,基于全省水利骨干专网,采用分级权限管理和独立展现,保持各项目县目前已有的功能模块、布局格式、使用习惯。
6、集成山洪调查评价成果和小流域洪水预报分析功能,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,初步实现“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业务联动、决策协同”的目标。